2013-05-13

【北京新浪網2013-05-07】5分鐘的決策:巴菲特投資簡史

5分鐘的決策:巴菲特投資簡史


北京新浪網 (2013-05-07 03:28) 分享


  游心



  沃倫·巴菲特決策一項投資要花多長時間?



  當全球投資者潮湧到密蘇里河畔的投資「聖地」奧馬哈時,他們期待得到「股神」的真傳。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下稱「伯克希爾」)股東大會的喧囂埋沒了一些「魔鬼的細節」。而在公司的年報中,隱藏著巴菲特對其投資寶典最原始的註解。



  《第一財經日報》記者查詢伯克希爾2012年年報發現,在被奉為投資者「聖經」的巴菲特致股東信之後,就是公司對於投資、收購標準和原則的介紹。巴菲特說,他做出初步收購決策的時間不超過5分鐘。



  「股神」愛賣萌,不只是在股東大會上。他把正確的投資比喻為牧羊犬,錯誤的判斷比喻為小獵犬。正因為巴菲特鮮有投資「看不清未來」的企業,所以在他眼中,即便是蘋果這樣的「潮公司」亦被歸集為「小獵犬」一類。這也能解釋他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專訪時明確說的,自己對中國光伏企業尚德沒興趣。



  而常年身處炮火中的以色列卻是他淘金之處。剛剛過去的五一國際勞動節,伯克希爾沒有休息。該公司宣布,將動用20.5億美元收購以色列金屬加工工具供應商IMC International Metalworking Cos BV(下稱「IMC」)剩餘的20%股權。IMC如今已是伯克希爾在保險業務以外最賺錢的五家公司之一。



  天真初創:紡織廠的華麗蛻變



  翻開巴菲特的投資寶典,他的出手集中在兩方面:股票和實業。當然,他偶爾也會偷閑做一些外匯投資。



  讀懂巴菲特之前,應該了解本傑明·格雷厄姆(Benjamin Graham),他的著作《聰明的投資者》(The Intelligent Investor)啟蒙了巴菲特,後者在進入哥倫比亞商學院后師從格雷厄姆,拿到了經濟學碩士學位。由此巴菲特也奠定了其當時投資的「三分法」:一般投資、套利交易和獲得控制權。



  根據伯克希爾本月初披露的最新公司業務結構,「伯克希爾帝國」涉足的產業已囊括房地產、生命保險、再保險、公用事業、能源、鐵路貨運、金融、製造零售和服務等。



  而在巴菲特接手前,伯克希爾僅僅是一家日薄西山的紡織廠。



  巴菲特,這個證券經紀人的兒子,1930年出生於奧馬哈,12歲那年就買下了人生中的第一隻股票。上世紀50年代,獲得碩士學位后的巴菲特利用經紀人工作積累經驗和原始基金,幾年後便拉攏親友一起出資建立了巴菲特合夥事業有限公司,開始全心經營自己的事業。1959年,巴菲特遇到了人生中重要的「另一半」、「黃金搭檔」伯克希爾副主席查理·芒格(Charlie Munger)。



  1962年,憑藉合伙人公司的收益,巴菲特已經成為了百萬富翁。同年,他的合伙人公司開始以每股7.25美元的價格購買一家名為伯克希爾·哈撒韋的紡織廠的股票。當時該紡織廠總裁斯坦頓(Seabury Stanton)起初口頭承諾幾年後以每股11.5美元的價格回購巴菲特所持該公司股份,但最終卻違背口頭協議,只願意以11.375美元的價格回購。巴菲特一怒之下從與斯坦頓心存嫌隙的其他股東手中大筆買入伯克希爾股票,總共購入的價值約1400萬美元。1965年,巴菲特合伙人企業已擁有該公司70%的股權,取得伯克希爾的控制權。



  但這並不是一次成功的投資,反而是巴菲特投資史上少有的敗筆。由於傳統紡織工廠的沒落,之後巴菲特不得不以極低的價格出售伯克希爾紡織廠。對此,他曾在此後的伯克希爾年會上自嘲當年「不是太天真,就是太驕傲」。



  此後,伯克希爾從一家傳統紡織企業蛻變成投資公司,最後再變身為完全的多平台投資的控股公司。



  包羅萬象的「伯克希爾帝國」



  上世紀60年代中葉,美國股市牛氣衝天,儘管其股票飛漲,但巴菲特卻發現很難再找到符合其標準的便宜股票了。在諸多投機者大發橫財之際,巴菲特則堅持認為股票的價格應該建立在企業業績而非投機的基礎上。



  1968年,巴菲特合伙人公司的股票增長了46%,取得史上最好成績,遠遠跑過當年道瓊斯指數9%的增長,巴菲特手中掌管的資金也超過了1億美元。當時他寫道,如今的投資界全是信心十足、容易上當、貪婪成性的投資者,而那些邏輯縝密、理性的投資者卻不是主流。不久,他出人意料地在別人眼中「最好的時候」宣布隱退,並逐漸清算了合伙人公司。



  到了上世紀70年代初,美國經濟經歷著低增長和持續的通貨膨脹,股市大挫令「隱退」的巴菲特欣喜,他發現從中隱藏著很多值得投資的便宜股票。此後,巴菲特又陸續進軍保險業,隨後又陸續進軍金融業、報刊業等。



  在奧馬哈股東大會上,手握可口可樂已經和把玩吉他唱民謠一樣成為巴菲特的標誌。而可口可樂在伯克希爾王國亦享有獨特地位。



  1988年,巴菲特舉5.93億美元重倉買入可口可樂公司股票,一年後增持近一倍,經多次送股,成為可口可樂最大單一股東,而巴菲特也曾多次公開表示將永久持有可口可樂股份。20多年後的今天,在巴菲特的普通股投資組合中,其持倉的可口可樂市值在絕大多數時間都位居第一。這成為巴菲特投資成功的經典案例之一。



  2011年,巴菲特斥資110億美元購買6400萬股IBM股票則被認為是其投資風格轉變的又一個標誌,市場驚呼「巴菲特也玩IT公司了」。最新市值顯示,巴菲特的這筆投資增值到136億美元。



  本報記者查詢伯克希爾最新年報發現,2012年其投資版圖中,包括可口可樂和IBM在內的四大支柱全部走高。「我們在美國運通、可口可樂、IBM和富國銀行都取得了收益。」年報顯示,其中對於富國銀行,伯克希爾的持股從7.6%增持到8.7%,IBM從5.5%增持到6%。同時,對美國運通的回購則讓伯克希爾對該公司持股達13.7%。



  如今,包羅萬象的伯克希爾還持有寶潔以及亨氏食品等行業巨頭的股份,全資擁有的則包括GEICO汽車保險公司、BNSF鐵路公司和奶品皇后等企業。整個公司憑藉年收入1436.88億美元,在《財富》雜誌全球企業500強中排名第24位。



  投資標準:優質基本面,少點高科技



  買還是不買?巴菲特說,他對於一項潛在收購給出的決策時間通常不超過5分鐘。「我們承諾完全為期待被收購的公司做好信息保密,同時給出快速答覆——一般5分鐘內就可以確定我們是否感興趣。」他說。



  《第一財經日報》記者查詢伯克希爾2012年年報后發現,在被全球投資者奉為「聖經」的巴菲特致股東信后,他轉而羅列了公司收購決策的六大標準:



  第一,巴菲特喜歡「大傢伙」,被收購對象原則上須符合稅前利潤7500萬美元的標準;第二,證明自身擁有持續的盈利能力;第三,良好的商業資產回報率,且僱用人數不多或沒有債務;第四,完善穩定的管理層;第五,簡單的商業模式;第六,爽快出價。



  由此可見,巴菲特目前的投資標準並不複雜——優質基本面,少點高科技。這就是為什麼伯克希爾通常很少收購互聯網新貴。



  至於收購金額,巴菲特稱,他們願意為一樁感興趣的交易準備至少50億美元,封頂則是200億美元。原則上,巴菲特更願意現金交易,而不涉及股權。同樣,他通常對二級市場上的收購也不感興趣。



  爭議投資:市場不缺看空者



  「專業投資者需要做大量工作和調研,而這正是許多業餘投資者沒有時間或興趣做的事。而大多數人的問題是,想要表現得像個專業人士,但卻沒有投入達到專業水平所需的時間。」巴菲特在上周末舉行的股東大會上如此回答股東對於如何選股的提問。



  然而,「股神」並非從未遭遇質疑。2008年的金融危機也讓他遭遇滑鐵盧。2008年第三季度,伯克希爾公司利潤下滑77%,其投資的多隻股票遭遇大幅虧損,以至於美國證監會(SEC)要求伯克希爾公司增加投資信息的透明度。市場由此質疑巴菲特抄底的踩點是否早了一點。



  而在今年初,伯克希爾聯手巴西3G資產公司以共計280億美元收購美國食品巨頭亨氏再遭SEC「內幕交易」調查。巴菲特是否「躺著中槍」還不得而知,但市場並不缺少看空的聲音。



  本次股東大會,巴菲特就邀請了一直看空伯克希爾的對沖基金經理人道格拉斯·卡斯作為專家提問。「你還得加油啊。」他對卡斯說,「我還不能決定拋售股票呢。」



  中國概念亦是外界對巴菲特投資關注的焦點。本次股東大會臨近尾聲時,一位來自中國上海的投資者詢問巴菲特是否有新計劃投資中國,巴菲特表現得比較保守,自稱在中國沒有競爭優勢。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