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5-26

【鉅亨網2012-05-26】巴菲特價值投資理念之我見

巴菲特價值投資理念之我見

鉅亨網新聞中心 (來源:財匯資訊,摘自:證券時報) 2012-05-26 03:58:07   Blog談新聞 上則 下則

美國人沃倫·巴菲特無疑是一代投資高手,其價值投資理念值得推廣,也值得投資人細細琢磨。但在對巴菲特價值投資理念的譯介、宣揚過程中,也出現了一些令人不敢茍同的傾向,即神化巴菲特,簡單化、教條化巴菲特價值投資理念。有人在電視上講,巴菲特價值投資理念就是三句話:一是不看股票看公司;二是不看價格看價值;三是尋找安全邊際。筆者認為,如此宣講巴菲特價值投資理念是需要商榷的,因為這樣很可能誤導處於啟蒙階段的投資者。

筆者是贊同巴菲特的價值投資理念的,但要在中國進行股票投資,還需要結合滬深股市的國情做一些辨證的思考,斷不能死搬硬套、機械教條地理解、運用。考察一下股票的歷史,我們便可知道,巴菲特的價值投資理念其實體現的是股票投資兼企業投資的本色。就是說在股票剛出現的那段時期,人們就是如巴菲特今天這般從事股票投資。那時候,持有股票和經營企業是不分的。但自從有了第一個具有近代意義的股票交易所即荷蘭阿姆斯特丹股票交易所之后,股票投資發生了異化。或者說,股票投資從企業投資中分離了出來,逐漸成為一種特立獨行的經濟活動。尤其是在全球范圍內隨著資本金融市場的發展變化,投資工具、投資手法日益花樣百出,股票投資呈現出千姿百態的形狀。在這種新情況下,如果依然不看股票看公司以及不看價格看價值,恕在下直言,在很大程度上是不合時宜的。不看股票,不看價格,是在股票交易所出現之前的行為選擇。而在股票交易所出現之后,不看,恐怕是不行的。

事實上,巴菲特是看股票也看價格的,雖然他的辦公室里沒有一臺行情報價機。只不過他不像那些職業交易者、日間交易者(即不留股票過夜的交易者)那樣,時時坐在行情屏前死死盯著罷了。所以,對巴菲特價值投資理念準確的概括描述應該是少看股票多看公司,少看價格多看價值。對股票和公司、價格和價值,是少看和多看的區別,而不是不看和看的區別。這種區別,欲學巴菲特價值投資理念的投資者一定要認識到。

尋找安全邊際當然也十分正確。但在實際投資中,在解決方法論之前,一定要先解決什么是“安全邊際”的認識論問題。巴菲特是投資高手,是內行。他有思想有方法,但也應承認,他不是完人,不是神。他也有不足之處,也有短板,也有跟不上時代不適應環境的時候。比如他始終無法理解高科技企業,他還偏執地認為2000年前后的IT網絡股行情是泡沫。其實,所謂泡沫,就是在事后看來的投資過熱,這是正常現象。比如美國19世紀的鐵路建設,也是重復建設嚴重。但誰也不能由此而否認它具有偉大的經濟價值,簡單地斥為泡沫只能被認為是偏見無知。對高科技企業看不懂,因而認為投資高科技企業就是不安全,這種邏輯對巴菲特來說也許不算什么毛病。但如果推廣開來,讓廣大投資者也接受,則委實不妥。巴菲特的尋找安全邊際說法從投資理念的層面來看,當然很有道理,但在具體操作層面,還應具體情況具體分析,不能一概而論。因為有些不安全的地方。如果趕快補課,把它搞懂,進而把它變成可知的安全的,那就是值得投資的目標。

巴菲特價值投資理念當然具有普世價值,但在滬深股市,斷不能對這種普世價值估計過高。因為滬深股市絕大多數投資者很難解決股票投資的首要問題,即“看公司”。廣大投資者很難“看公司”。他們既無力去上市公司調研,也看不懂上市公司的半真半假、虛實相生的信息披露。中國本土“股神”林園就說,只有25家中國上市公司他能看懂。“股神”尚看不懂,遑論其他芸芸股民。巴菲特有句名言:“當我們投資購買股票的時候,應該把自己當作是企業分析家,而不是市場分析家、證券分析家或宏觀經濟分析家。”這話在美國也未必全對,移植到中國,更未必有理,甚至不比“長線看公司、中線看政策、短線看技術”的中國本土智慧更有道理。

上市公司正搞重組,它的股票在二級市場上已開始活躍,有人稱這叫投機炒作。其實巴菲特也干過這類活(即買入股價被嚴重低估的股票,有時候還進入公司管理層或委托別人經營),但何以人們不認為巴菲特投機炒作重組呢?因為成見和偏見。其實炒重組并不違價值投資的邏輯,白青山先生所著《民間股神》(第三集)介紹的“順手黑馬”彭乃順就曾頗有見地地指出,巴菲特的投資理念在中國是壓縮版,在時間上高度壓縮,從而顯得投機性比較強,可以說是在投資理念下的投機;在成熟度上還是雛形,似乎顯得還很稚嫩,沒有廣泛市場。這話說得相當精彩,值得深長思之。

巴菲特之所以崇尚價值投資理念,與他的性格有關。我們在學習他的投資理念時,不能不考慮他的這一主觀因素。價值投資的內核只有一種:大道至簡。但其外在表現形式卻可以多種多樣。巴菲特的價值投資理念很大程度上是一種哲學觀,而不是方法論。對它,應該抽象地學習,借鑒,活學活用,而不能把它格言化、教條化,不能簡單地復制套用。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