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5-15

【鉅亨網2012-05-14】興業全球基金徐天舒:尋找巴菲特成功的土壤

興業全球基金徐天舒:尋找巴菲特成功的土壤

鉅亨網新聞中心 (來源:財匯資訊,摘自:全景網) 2012-05-14 14:47:05   Blog談新聞 上則 下則

透過越洋電話,興業全球基金管理公司副總經理徐天舒的語速很快。在伯克希爾哈撒韋的股東大會結束之后,他并沒有立即回國,而是留下來繼續考察。

“如果說這兩天我在巴菲特身上學到了什么,我答不出來。因為之前對他就已經進行了360度研究,以至於這次股東大會上很多他的回答,我都可以猜到結果。”徐天舒說,此次最大的收獲,在於親身感受到巴菲特生活和工作的環境,“調研一個公司,除了財務數據,更重要的是其成功的土壤”。

巴菲特的成功難以復制

巴菲特在自傳中,把自己的成功歸結於兩點:一座很高的山,以及很濕的雪。這座山是指股票投資,很濕的雪就是投資機會。

但在徐天舒看來,巴菲特的成功還包含著很多其他因素,比如,過去40多年美國高速發展的經濟、相對完善的上市公司制度、靈活的市場交易制度以及零成本甚至負成本的保險浮存金等。

所以,當他幸運地得到現場向巴菲特提問的機會時,經再三思索,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是不是機構投資者要復制你的模式就必須擁有保險公司或獲取類似性質的資金?”

這個問題是徐天舒長期研究巴菲特后的疑問。徐天舒說,他曾嘗試過運用巴菲特的理念進行投資,但很快發現走不通。從股市上說,上市公司中缺乏能長期持有幾十年的公司;其次,即便是出現優質公司,其價值被市場認可之后,一年之內多數股價都會見頂,暴漲過程透支了其未來七、八年的發展。而從資金來源來講,公募基金可以克服自身的貪婪恐懼,卻無法阻止客戶追漲殺跌,每次行情變化,都會遭受巨大的贖回壓力。所以,他認為,要復制巴菲特的投資模式,首先必須有他這樣的資金來源。

對此,巴菲特的回答是:“我的成功不可復制,即使現在從頭再來,也很難取得這樣的結果。”

他的選股方式可以借鑒

盡管這樣,徐天舒依然堅持,價值投資是值得借鑒且容易學習的模式,比如,寬闊的護城河、簡單易懂的盈利模式、內生性而不是依靠并購增長、自身的現金流足以支撐業務發展、不需要股東持續注資、優秀的管理層,等等,雖然不能系統性復制,但可以有取舍地運用於選股上。

在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的投資組合中,除了鐵路,其核心持股都是輕資產公司,如可口可樂,富國銀行等。“依靠提高固定資產投資來實現業務擴張,這種模式在中國正面臨轉型,依靠技術創新、品牌提升的輕資產模式更具備優勢。”徐天舒認為。

從2011年3月開始,巴菲特開始低調買入IBM股份,累計資金在2011年底超過107億美元,成為其第一大股東。由於“看不懂”,巴菲特從來不買信息技術類股票,即使他的老朋友比爾蓋茨的微軟公司。徐天舒認為,這是因為IBM已從一個制造商轉型成為計算機服務提供商,再次成為巴菲特購買輕資產公司的案例。

“巴菲特每一次選股,我們都在認真學習,公司的競爭優勢在哪里,中國有無類似的上市公司,通過抽絲剝繭地學習就會發現,投資的本質是回歸於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和可持續性。”徐天舒說,“我們還會按照巴菲特的投資理念構思新的產品。”他相信,隨著A股分紅制度的完善、證券市場的創新改革,價值投資在中國的土壤也將慢慢成形。

繞不開的中國元素

在奧馬哈停留的一天兩夜,徐天舒和他的團隊過得異常忙碌:參加股東大會、與國外投資者和上市公司交流,以及體驗無處不在的巴菲特魅力。

徐天舒說,他在股東大會上遇到很多中國人,有專業投資人士,也有上市公司老板。從目的看,西方股東大多真的是去開會,看巴菲特在過去一年到底做了什么,而中國人大部分是去學習的。

興業全球基金從2008年開始,已經連續4年派出團隊去參加巴菲特的股東大會,而在本屆的提問環節中,也有3個問題是關於中國的,且都是西方人提出。這說明,在投資領域,中國已經是個繞不開的話題,中國人對西方的投資思路也越來越有興趣。

就基金行業而言,美國的基金業已經發展了100年,而中國才剛剛起步,可借鑒的地方實在不少。尤其是眼下基金行業面臨困境,“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走出去也是迫在眉睫的改變方式,參加巴菲特股東大會只是其中一種形式。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徐天舒說,在一個市場呆得太久,會接觸到很多信息:公司今天上一條生產線,明天簽一個協議,過於追逐會讓基金經理被表面的信息所累,反而忽視了投資的本質;如果跳開這個市場,多思考一下企業最終的競爭力,可能會有質的飛躍。“巴菲特幽默、真誠和淡泊的人生態度也讓我在現場深受感染。”徐天舒說,只有真正熱愛夠工作、享受工作的人才有那種幽默,這也是中國浮躁的環境里所缺乏的,對於偉大的投資人,這不僅僅是一份工作,而是事業。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