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2-26

【鉅亨網2012-02-26】如果巴菲特生在中國

如果巴菲特生在中國

鉅亨網新聞中心 (來源:財匯資訊,摘自:證券時報) 2012-02-25 03:58:03  

龍年春節期間拜讀美國《時代》周刊1月23日期上專欄作家拉娜·福魯哈爾的文章,文中股神巴菲特說:“我的運氣一向很好。不過一切從生在這個國家開始。”巴先生此言端的是讓人感慨萬千,筆者不禁浮想聯翩:如果巴菲特生在中國,他還會“運氣一向很好”,還會取得投資成功么?

李逵在陸地上確實不愧是條好漢,但在水上,他只能被身手一般的阮小七打得鼻青臉腫落花流水。假如巴菲特生在中國,即使他再聰明十倍,再勤奮百倍,再好運千倍,恐怕他也不會“運氣一向很好”并取得投資上的成功。在美國,政府監管者在公司企業的資方、工會和管理層三角關係中,基本保持中性中立,既不會刻意壓制誰,也不會刻意扶持誰,三方基本上是在公平公開的格局中進行博弈競爭合作。但在中國,情況就大相徑庭了,上市公司管理層得到政府大力扶持,工會長期淪為聾子的耳朵,投資者處境十分尷尬。更有甚者,竟有人高調宣稱,證券市場要為實體經濟服務并把這視為“政治正確”。服務當然不是不可以,但是他沒有講清楚,是無償服務,還是有償服務,是等價有償服務,還是不等價有償服務。不過從A股市場的IPO發行機制和實踐看,某些人聲稱的服務顯然距離不等價有償服務更近一些,換言之,A股市場的投資者參與的是不平等的不等價交易,高價買股,成為股票投資者,卻沒有換取作為股東投資者應有的權益。

筆者真奇怪,民生銀行行長洪崎對於實體經濟為銀行業服務而銀行業利潤卻高於實體經濟,感到“不好意思”,證券業界竟然有人振振有詞倡導股票市場為實體經濟提供不等價有償服務。有人贊同實體經濟和貨幣經濟在成本收益上的不均衡不對稱是畸形,指出應予以糾正,但有人卻把讓證券市場不等價有償服務實體經濟視為“政治正確”,剝奪投資者的財產性收入權益,殊不知不等價有償服務從根本上來說就不符合市場經濟的基本原則。中國證券業界(包括管理層)有很多人曾經遠赴歐美多國考察人家的金融、證券市場,有的人還在那里學習多年,他們理應懂得,市場經濟的精髓就是各方市場行為利益主體是平等的,各方都應遵循價值規律和平等的博弈遊戲規則,進行等價交換和公平交易。同時政府中人也應秉持中性態度和中立立場,對各方不偏不倚、一視同仁。然而不幸的是,這些人只是學了點皮毛,只知道融資是政績,而不明白等價交換、公平正義對市場的長期健康發展和良性運行有多重要。

中國A股市場20余年的進程,只能說是在黑馬身上畫白斑,因此我們還不能說它是斑馬(張維迎語),充其量它只能算是假斑馬。二戰期間的美國總統羅斯福有言:社會公正,在所有的地方都是眼前明確的目標而不是遙遠的理想。是的,發展實體經濟也好,發展金融、證券市場也好,都應遵循市場等價交換準則,都應遵循商業道德倫理規範,都應追求共贏目標,而不能靠犧牲一方的利益來實現另一方的利益的增長。我們只能期待,在不遠的將來,我們的A股市場能發展成為真斑馬。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