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4-18

【中國經濟網2011-04-18】"股神"巴菲特套利模式難複製

"股神"巴菲特套利模式難複製2011年04月18日 07:18 來源:中國證券報 黃元山

□香港中文大學全球政治經濟社會科學

碩士課程客席講師黃元山

在很多人心目中,“股神”巴菲特就像一般的基金經理一樣,在市場上買賣股票賺錢。二三十年前的“股神”可能是這樣,但現在投資股票已經不是他的主要活動。試想想,他每年在公開股票市場的買賣只有一掌之數,又怎能單靠這些買賣投資就能累創佳績呢?在3720億美元的資產中,只有約600億美元投資在股票上。單看這600億美元的股票投資,總體來說是成功的,平均賺了差不多一倍,但也有失敗的例子,如被減持了的ConocoPhillips(2008年巴菲特在油價最高峰是摸頂購買)。但有些人不知道,其他非“投資股票”的生意佔巴菲特更大部分的資產,而由於這些非“投資股票”的生意大部分是巴菲特全資擁有。所以,一般人要跟著買也沒有可能跟,除非買Berkshire Hathaway的股票。

既然和很多人的想法不一樣,買賣股票不是巴菲特最主要的生意,什麼是他的主要生意呢?巴菲特把自己的生意分成以下幾類:

1、保險(包括GEICO,Berkshire Hathaway Reinsurance Group,General Re);

2、製造、服務、零售營運(包括搞電子零件的TTI,生產船的Forest River,搞農業設備的CTB,NetJets等);

3、受監管而資本密集的生意(包括剛收購的鐵路營運的BNSF,電力和能源供應商MidAmerican Energy);

4、金融產品(包括搞manufactured homes的Clayton Homes);

5、股票投資。

根據巴菲特自己的說法,金融產品是最小的業務,而保險業是Berkshire Hathaway最主要的生意,也是過去Berkshire增長的動力。

這個說法,可圈可點:

第一,買賣股票不是最重要的生意,而是買賣保險。巴菲特自己反復地說,保險業務吸引的地方是所謂的“float”(他自創的用詞)。每次客戶買保險時,客戶是先付保費,往後的日子,如果有事件發生,公司才需要付保險金。一般來說,如果保費比保險金大,公司賺,相反便賠錢;就算打個平手,由於客戶先付的保費,這些保費就像是免息貸款給公司一樣,公司可以拿去投資再賺錢,而這個變相的“免息貸款”,就是巴菲特口中的“float”。但他警告,由於很多競爭對手進入這個行業,一般的保險公司為了這個“float”去減價爭生意,就算有保費不足以償還之後的保險金也在所不惜。

其實,我認為怎樣使用這個“float”才是關鍵所在。一般的保險公司為了保守起見,會傾向於把大部分的“float”投資在一些保守的債券市場上,但是巴菲特的策略就相對進取很多。由於“float”是變相的“免息貸款”,一般保險公司通常是“買債還債”,但是巴菲特是“買股還債”(也可以說是“借錢買股”),股票的風險不單只比債券高,而且巴菲特所奉行的策略是“重鎚出擊”而不是“分散風險”。因此,雖然巴菲特說他反對公司本身有太大的杠桿,但是他持有的保險公司,其營運本身就有一個頗大的杠桿成分。所以,一般人只知道巴菲特是“股神”,這只是了解他賺錢機器的一半,比較少人了解的另外一半是,巴菲特買股票的資金來源是借回來的,是透過“float”而來的“免息貸款”。

“借錢買股票”是一個高風險的策略,所以巴菲特也坦白地說,如果整體股市大跌,會對Berkshire的股東有重大的影響和使股本減值。但另一方面,巴老說,整體股市下跌對公司有利,這怎麼解釋呢?其實,這正是float的另一個好處,就是保費還會在未來的日子源源不絕地進來,雖然跌市會使現有的投資減值,但也有利巴老在市場上買便宜的股票,如果最終市場再次上升(除非美國股市出現日本股市的情況),新和舊的投資便可以水漲船高。

第二,如果保險是過去的動力,未來的動力是什麼呢?

在增長期的時候,巴菲特的賺錢模式是“借錢買股票”,現在有了“新歡”,那就是他自己所定義的第三類生意(受監管而資本密集的生意)。他對這類公司的看法是:這類受監管的生意,使巴菲特可以“以本傷人”,利用他自己雄厚的資本,買一些壟斷性行業的龍頭企業,使巴菲特可以有穩定和長遠的回報。巴老有足夠的財政實力去買些一般人買不到的業務;這些壟斷性的行業(一般是公共事業),雖然回報低,但可以透過本身的借貸(不用Berkshire上身),增加巴菲特投資這些公司的回報。

Berkshire Hathaway宏觀賺錢的佈局,從“借貸賺錢”的模式,慢慢轉型到新套利交易的模式:鎖定長遠的資產回報(壟斷性回報)和保險公司的長遠債項,賺取其中的差價。順帶一提的是,香港很多的地產商,就是用同一招數,地產賺了很多錢以後,便進軍公共業務,用壟斷性的收入去繼續壯大自己。

從這個分析可以看到,巴菲特未來的盈利增長不會像過去一樣高,原因不是單單因為Berkshire太大而難找投資項目,也是因為Berkshire賺錢的模式已經從根本上改變了。雖然盈利增長較低,但這個套利的模式也有其好處,最主要的就是它的可預期性和穩定性:用源源不絕的保費,投資在壟斷性的公共事業上;以公共事業壟斷性的回報,去償還未來的保險金,這就是未來Berkshire可預期的長遠回報。

我認為這個套利模式是巴菲特的一個成功佈局,為未來Berkshire打下一個“百年根基”。直到目前為止,巴菲特的繼任人名單仍然是很多人猜測的遊戲。一旦這個佈局完成,我認為繼任人未來工作便會相對明朗化。“以保費養公共業務”這個佈局,是巴菲特的一個創新模式,沒有其他競爭對手能有足夠的資金和經驗去抄襲這個模式。

最後,不可不提就是這個終極佈局——帳上沒有反映的一些負債和擔保,保險業的巨人AIG就是因為擔保了不少複雜的金融產品而差點倒閉。Berkshire現在的總負債和擔保是2320億美元,相對於股本1500億美元為高。2320億美元是一個不算少的數目,但是從幾年前,巴菲特收購了General Re之後的一些措施來看,他對一些太複雜的擔保敬而遠之,只要他和他的繼承人能繼續奉行這個原則,我認為這個風險是一個暫時可控的風險。 (責任編輯:郭彩萍)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