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9-30

【財經日報2010-09-30】芮成鋼:親歷巴比「慈善晚宴」

芮成鋼:親歷巴比「慈善晚宴」


拉菲堡酒庄昌平的拉菲堡酒庄可能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熱鬧過。越是有嚴格的一、二、三層安保,越是引得媒體在警戒線外圍堵守候。當我和我的同事開車進入時,不少媒體拿起機器拍攝我們,以為是赴宴的某位富豪。聽見有人說:「記車牌,回去查查是誰的車。」


如果不是因為上午的飛機晚點,我們的採訪原本應該是下午在中國大飯店進行。但也正因為晚點的航班,使得我們能被允許在今晚進入「神秘」的酒庄。


事情往往這樣,你越是遮掩,越是撩動人的神經,就越會引來關注與追蹤,惹來諸多猜測與流言。


比如說這個所謂的「慈善晚宴」,其實後來發現,這是一場沒有晚餐的「晚宴」。巴菲特與蓋茨和到來的中國富豪們主要是圓桌會談,場外備了些酒水餐點,類似小自助的形式,以防現場有誰餓了可以隨便吃點。實際上,巴菲特和蓋茨在會談結束后就離場,來接受了包括我在內的三路媒體採訪。後來蓋茨告訴我,「我們就是和他們聊了會兒天,一場對話而已。」


其實這一切本沒什麼大不了,不過就是兩個美國人邀請一些中國人,聊聊彼此感興趣的話題。沒有任何「勸捐」的說教,也不是什麼豪華的晚宴。


問題在於,組織者把一切搞得很神秘,而透露出來的又是「富豪」、「裸捐」、「僅限邀請」等這樣的玄乎字眼,將公眾的神經撩撥到興奮的高點。而媒體們也發揮了各自最大的功力,絞盡腦汁的要得到哪怕一點點獨家消息。造成的結果就是,流言四起猜測不斷,越傳越走樣。最後反而對這樣一個普通的中國之旅起到了一些負面作用。


其實,大方一點,透明一點,對媒體更開放一些,結果應該會更好。這個道理放大到國家外交層面也一樣。當一個國家逐漸強大,引起世界關注時,應該坦然大方的應對世界媒體的目光,更充分的有效信息溝通才能消除誤會。越是表現得「神秘」,讓人猜不着頭緒,越容易引起誤會。


巴菲特與蓋茨是風格截然相反的兩個人。巴菲特好熱鬧,像個老頑童,喜歡媒體,高調。而蓋茨則更似一個書生,沉浸在自己的邏輯世界里,不喜歡媒體過多關注自己。因此二人更像是一個「互補」的組合。在我的採訪結束后,蓋茨得知後面還有採訪安排,有些不悅。他看起來並不喜歡公關公司給他的這些安排,但也還是給了他的朋友巴菲特十足的面子。他對我說:「其實我和沃倫的風格不同。」


有意思的是,在下午採訪巴菲特的投資搭檔芒格時,芒格也對我說,他自己並不認同如此高調的做善事。「默默做就好了,為什麼要這麼大聲?」晚上採訪巴菲特時我向他傳遞了芒格的觀點,他哈哈大笑,說,你知道,每個人做事的方式都不相同的。


不過,巴菲特與芒格在對byd的支持上,方式是完全一樣的:力挺。帶的領帶上都印滿了byd的logo,談到王先生時,言語種充滿了愛意。而我覺得,巴菲特的這種濃濃的愛,主要是因為「愛你等於愛自己」--手裡握了10%的股份,「你好,我才好」。很商人。


蓋茨則不同。08年辭任后,他對商業的關注大大減少。我問他,看到周圍的人,人手一個ipad或者iphone時,是種什麼滋味?他說,這很好,steve的公司促進了整個it行業的發展。回答是站在行業領袖的高度去俯瞰整個行業發展,而並不是把喬布斯看作自己的競爭對手,頗有種「輕舟已過萬重山」的灑脫。


而他本人,依舊像一個大男孩,樸素簡單。為了今晚的會面,他難得的繫上了一條愛瑪士領帶,儘管他從不喜歡西裝革履的束縛。不過他仍舊不喜歡也沒有戴錶,儘管與他談話的大多數來賓,腕上應該都戴着價值不菲的世界名表。


轉自:芮成鋼博客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