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5-24

【財經日報2010-05-24】沃倫·巴菲特:天生王者

沃倫·巴菲特:天生王者



解散了巴菲特合夥公司後,40歲的「股神」幾乎過著半隱退的生活,將工作精力專注於通過伯克希爾公司所進行的投資與併購事業中。

1973年,道瓊斯指數再度跌破900點,巴菲特卻開始籌劃發行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的優先債券,並成功募集到2000萬美元。當年2月開始,巴菲特悄然入股《華盛頓郵報》,到了10月,伯克希爾·哈撒韋已成為該報最大的外部股東。

在1973~1974年的熊市中,巴菲特將目光瞄準傳媒、文化和廣告行業。彼時,道瓊斯指數跌至只有580點,連當時「漂亮50」中的翹楚摩根保證信託銀行所管理的資金虧損也達到了2/3,無數華爾街的基金經理們都在恐慌性地拋售股票。 1974年9月,巴菲特正式告別隱退生活公開露面,並生平以來第一次對股票市場公開發布預測:「現在正是投資的絕佳時機。」10年之後,巴菲特投入《華盛頓郵報》的1000萬美元升值為2個億,30年後,已經變為驚人的17億美元。

巴菲特對可口可樂公司的成功投資一直被人津津樂道,但若從其人生角度來看,其對藍帶公司的投資卻更具有非凡的意義。這筆投資使其結識了人生中最重要的朋友和合作夥伴——查理·芒格。從上世紀60年代開始,巴菲特開始逐步買入藍帶公司股票,到了上世紀70年代初,巴菲特已成為藍帶公司的最大股東,而芒格當時所經營的韋勒-芒格投資公司為第二大股東。在共同度過了證交會為時兩年的調查危機後,巴菲特利用一系列併購,使芒格成為伯克希爾的股東和副董事長,他的投資開始變得更為簡潔,結構也更為清晰明確。

通過伯克希爾·哈撒韋,巴菲特先後涉足保險、食品、百貨公司、銀行和媒體,然後是煙草、軟飲料、剃須刀、民航以及從百科全書到鞋業的各個行業,他將剩下的整個餘生都融入其中。伯克希爾·哈撒韋從一個瀕臨倒閉的紡織廠成長為市值達380億美元的大公司。從1965年到2007年,伯克希爾獲得4008倍的投資收益率,遠超同期標準普爾指數68倍的收益率,其股價也從每股15美元上漲到驚人的每股13萬美元。 2008年,巴菲特個人財富增長到620億美元,成為世界首富。

巴菲特已經成為世界投資史上的一個最偉大的傳奇。他的成就令人瞠目結舌之處在於,他從未使用過複雜的財務槓桿,沒有絞盡腦汁地去投機,更不曾去冒無謂的風險,而是單純地依靠最為傳統的長線投資獲得成功;他重新挖掘了純粹資本主義的內涵,教導了一代人該如何去定位經營;他證明了投資股票不僅只憑運氣,而是一種理性的事業,與企業背後代表的經營業務一致。在以獲取短期收益為目的的交易型投資盛行的年代裡,他將投資變成了人與人之間的良性紐帶,甚至幾乎成為了社會契約。 2006年,他將自己85%的資產,約為380億美元,全部捐獻給慈善事業。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