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1-05

【華爾街日報2010-01-04】巴菲特何以成為巴菲特?

2010/01/04 17:26:03
巴菲特何以成為巴菲特?

署名gundamczz的讀者在讀完文章《為何並非人人都能成為巴菲特?》及《滾雪球》一書後,明白巴菲特為何能成為今天的巴菲特。他總結出了以下幾點感悟:

1.商人世家。龍生龍,鳳生鳳,老鼠兒子會打洞。巴菲特11歲就開始做生意,這種從小形成的經濟意識不是說你是絕世天才就能學會的。很多溫州商人不會什麼高深的數學或理論,但賺錢能力很強。這說明意識是王道。

2.對金錢的態度非常執著。其實這種精神跟科學家是一樣的,只是他是研究金錢運動的科學家,跟牛頓和愛因斯坦的後繼者研究方向不同,但他們的瘋狂程度是一樣的。換句話說就是你得用科學的態度研究金錢。雖然他說過數學對研究金融沒什麼用,但這是在他用過所有市場股票有關的數學方法後才得出這種結論的,他對某件事物的數學觀點極強。而不管在中國還是美國,尤其是絕大多數散戶,根本沒有從小養成對事物的數學意識,對數字的理解根本不強,只是從別人的只言片語中得到消息,當然不能形成系統的金錢觀念。如果你的金錢觀念從小一直都只是從身邊的一些物質等價過來的,面對瞬息萬變的數字變化,很難從中找到真正賺錢的方法。

3.拜真正的大師為師,但要做到比大師更強。如果沒有格雷厄姆就不會有巴菲特,至少也不會有今天這麼成功。當然僅僅是看格雷厄姆的書或者一些著作是遠遠不夠的,必須要多交流,多學習,並且要多批判,多有自己的想法。巴菲特當初並沒有完全聽格雷厄姆的,而是在他的理論上形成一套自己的新理論。總之有效就是硬道理。他也不是沒有失敗過,只是每次失敗後他都會深刻分析原因和後果,並保証以後絕對不再出同樣問題。跟聖鬥士絕對不被同樣的招數打到第二次是一樣的。

4.非常會做人。這點極其重要,從《滾雪球》中可以看出來他的人生態度。極其的負責任,而且處事中庸(當然這是按照國學經典的說法,如果在國外可能會有另一套說法,但實際是一樣的),就是他的態度換來了各種精確的投資,並換來了大家的信任。沒有這種態度是不可能有人相信他的,更別說會給他錢投資。

5.腦子裡只裝感興趣的事。這話是他自己說的。其實這種感覺跟大學裡很多男生玩遊戲時的狀態很相似。做能讓他全神貫注的事情。對他來說賺錢跟男生玩遊戲的感覺是完全一樣的,而不是很多人認為的把賺錢當作什麼很痛苦很邪惡很難的事。如果真的想賺錢,那就負責任的把這個遊戲玩好。

6.決不虧本。這是原則問題,其實跟上面所說的負責任是一個道理,但單獨拿出來說是因為這是他賺錢的核心,可以不賺錢,但絕不能虧本,就算你的能力還達不到這個境界,最起碼要有這樣的心理。不要成天想著一定賺錢,那絕對不可能,而是所有你覺得不虧本的事情都要嘗試做,多多積累不虧本的經驗,至於賺錢只是經驗能力積累到一定程度後的質變成果。

以上這些話是說給一些成天想賺錢想瘋了的人聽的,當然也是寫給自己看的。提醒一下那些有浮躁想法,成天把什麼關系什麼權利掛在嘴邊而腦子裡對金錢沒有正確意識的人(當然也包括我自己),用科學的態度去面對金錢,用大膽的實踐去積累經驗。我不是巴菲特,只是覺得能在他身上學到的東西太多了。正如他所說的,每筆金錢後都隱藏著罪惡,但伯克希爾並非如此。這話不是敷衍,而是態度。雖然可能在眼紅的人看來可能賺錢的人都是有罪的,但在渴望能在社會中體現自己價值並能為大家做貢獻的人看來,他同時是名精神導師。


(讀者評論一直是《華爾街日報》中文網的一大特色。很多讀者對金融市場、宏觀經濟面、國際局勢乃至家居生活都有非常深刻、到位的觀點。我們每天會精選幾條,與所有讀者分享。一些評論會略加刪減編輯。文中所述僅代表讀者的個人觀點。)
投稿 打印 轉發 MSN推薦 博客引用 發佈到 MySpace.cn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