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8-17

【電子時報2009-08-17】價值投資法不合時宜的5大理由2009/08/17-劉怡女

價值投資法不合時宜的5大理由2009/08/17-劉怡女

美國股神巴菲特(Warren Buffett)多年來憑其價值投資法累積驚人財富,全球市場追隨者不計其數。但波克夏控股公司(Berkshire Hathaway)受金融風暴重創後,雖然口袋夠深的最大股東兼執行長巴菲特仍堅守其投資哲學,但越來越多賠損累累的基金經理人及散戶意識到,也許價值投資法僅適用於巴菲特本人。

所謂價值投資概念,最早由美國經濟學者Benjamin Graham及David L.Dodd在其1934年出版的共同著作「證券分析」(Security Analysis)所提出。當年兩名作者到處尋找價格低於內含價值的公司,並採用各種公式估計其內含價值。這種作法在大蕭條時代收穫頗豐,因為大部分投資人寧願賤價售股求現。道瓊工業指數在1929~1932年間跌約90%,很容易找到清算價值具備相當安全性的投資標的。但如今股市並未不理性到放任股價狂洩,投資人想撿大便宜實屬不易。

其次,由於市場環境丕變,價值投資法仰賴的帳面價值、資產負債表等數據參考價值降低。持續走升的通貨膨脹率意味著,資產及財表的歷史數據已無法全面對映現行價值。再者,現今的企業享有越來越多智慧財產權、強勢品牌等無形資產,這些資產的價值並不會出現在財報上。

過去Graham及Dodd在調查企業價值時,必須大費周章閱讀企業報告、運用金融專業估算各項財務狀況,對於當時的市場競爭者而言仿效門檻相當高。但如今投資人取得財報及金融資訊易如反掌,若價值型投資人還想抓住市價低於內含價值的機會,需要的恐怕不是耐心,而是在技術上搶先取得資訊。

部分專家認為,巴菲特的投資原則與其說是一套技巧,不如說是種生活哲學,例如不可投機、不可押注無法承擔的風險、不可投入劇烈市場波動、跌價時勿恐慌、寧願不買也別碰不符標準的投資標的、不要人云亦云等。這些特質雖然重要,卻很難做到,毋寧是巴菲特的個人美德。此外,巴菲特擅於問正確的問題,例如他在網路泡沫年代質疑其獲利模式,這種洞見並非人人可培養。

最後,巴菲特雖強調在風險範圍內投資,但他本人其實也進行某個程度的槓桿操作,例如波克夏旗下的保險業務。保險公司收進保費,即延後償還的負債,然後將這些保費的大部分用於投資。從這個角度來說,保險公司就和銀行一樣脆弱,隨時面臨資產無法支應提款的危機。

問題不在於巴菲特也操作槓桿,而在越來越多經理人相信這年頭只有槓桿操作能賺到錢。價值型投資人就算選擇保守策略基金,也可能買到槓桿操作的基金,或該檔基金買進槓桿操作的公司。

過去數10年來讓巴菲特被譽為股神的價值投資法,如今隨著時移境遷是否還能維持金字招牌、令投資人忠誠跟隨,就得看波克夏是否能儘快擺脫虧損近1年、股東財富蒸發1,100億美元的陰霾。

沒有留言: